微信扫码
进入手机版
使用全功能
政策法规

北京西城发布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 增加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

新京报2022-05-19

近日记者从北京西城区“两会”上获悉,今年,西城在北京率先制定了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打造“政府内循环+市场外循环”促进就业格局。西城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涵盖了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共同富裕、职业技能培训等五个方面,政府将针对不同情况给予补贴。

北京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区磊介绍,五年来,北京西城区7.1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6.2万人享受到市、区促进就业政策,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在北京保持较优水平,辖区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2021年6月份,北京西城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打造“政府内循环+市场外循环”促进就业格局。11月份,出台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28项措施,进一步强化就业政策供给。

她介绍,当前,一些重点群体出现慢就业甚至不就业的情况,新政策强化“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价值导向。增加就业与救助平衡措施,给予低保人员每月2000元、最长5年的就业奖励,促进低保人员通过劳动实现家庭增收,勤劳致富。鼓励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失业人员积极参加就业见习,给予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增加就业实践,提升就业能力,逐步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转换,缓解“毕业即失业”的焦虑和压力,改善“慢就业”现象。

新政策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作为根本目标,从鼓励用人单位扩大就业、提高重点群体劳动报酬、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发力。提高公益性托底安置人员的劳动报酬,改善公益性岗位待遇偏低的现状,让就业困难人员共享核心区经济发展成果。鼓励用人单位稳岗拓岗,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按照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的时间设置奖励标准,稳定就业1年至3年,分别给予6000元、9000元、1万2千元就业奖励。激励创新创业。本区户籍劳动力成功创业一年以上,申请不超过4万元房租补贴,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创业主体积极参加创业大赛,给予获奖单位或个人3万元至8万元扶持资金。

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手段。新政策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全职业生涯、全过程衔接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将免费培训受众群体从失业人员,扩大到未在用人单位就业的本区户籍劳动力。对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者,给予3000元培训奖励。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对成功创业的劳动者,创业补助从5000元提高至1万元。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新模式,对在职职工开展职业素质、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加强科技创新、金融、文创非遗等重点领域校企合作,提升职工素质,促进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就业。

新政策增加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的举措。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育。经认定的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贴。企业每培养1名高技能人才,分别按照2000元至3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营造聚才稳才良好氛围。企业每吸纳1名非本区高技能人才稳定就业1年以上,按照1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工资增长机制,同比增幅5%以上,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最长三年工资性补贴。鼓励“以赛促训、以赛育才”。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开展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及高技能人才成果展示活动,给予2万元至5万元的补贴,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带动效应。

坚持系统推动,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构建“政府内循环+市场外循环”的促进就业格局。突出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各部门在引进重大项目时,对就业影响进行评估,明确带动就业目标。加强部门协同。强化行业部门责任,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落实“三管”要求。充分调动区、街、社区三级力量,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挖掘市场潜力。坚持“市场+公共”双轮驱动,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与公共就业机构携手提供多元化服务。推进人力资源行业拓展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等服务,为辖区单位引才融智。建立人才服务融入机制,对促进就业成效显著的单位,在人才引进方面予以倾斜。(新京报记者 戴轩)

声明:转载技能和就业相关资讯的目的是希望基层务工群体能了解到所处行业的动态,若标注有误或侵权,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反馈邮箱:service@aqzx.wang)。
合作电话
010-87103787/010-87102025
报名/洽谈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南里东区8号楼尼奥大厦642室
© 北京市朝阳区精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